二十大新聞中心第二場集體采訪_中國發展門戶網一包養網站-國家發展門戶

作者:

分類:

requestId:688d1421cd05d5.95184545.

2022年10月18日(星期二)19:30,二十大新聞中心在梅地亞新聞中心二層新聞發布廳舉辦第二場集體采訪。黑龍江、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代表團新聞發言人出席,介紹代表團學習討論二十大報告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二十大新聞中心負責人 謝應君:

女士們、先生們,各位記者朋友,大家晚上好!歡迎大家出席二十大新聞中心舉行的第二場集體采訪活動。今天我們特別邀請黑龍江、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7個代表團的新聞發言人,學習討論二十大報告的有關情況,跟大家交流,向大家作一下介紹:

黑龍江省委常委、副省長,省政府黨組副書記沈瑩同志,上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趙嘉鳴同志,江蘇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愛軍同志,浙江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綱同志,安徽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郭強同志,福建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彥同志,江西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莊兆林同志。

下面先請黑龍江代表團沈瑩同志作介紹。

2022-10-18 22:17:23

黑龍江省委常委、副省長,省政府黨組副書記 沈瑩:

各位記者朋友:大家好!

衷心感謝大家對黑龍江的關心支持!黑龍江省代表團的代表中有工程院院士、大國工匠、冬奧冠軍,有抗疫先進個人、勞動模范和基層一線的黨員,都是我省各條戰線的先進模范。

這幾天我們帶著全省246萬多名黨員的重托,深入學習討論黨的二十大報告,大家一致表示堅決擁護、完全贊成。大家最深切的感受,就是“兩個確立”深入人心、引航領向,強國復興成就輝煌、前景光明。來自“烏蘇里船歌”發源地的赫哲族代表動情地說,他們的收入成倍增長,日子越來越紅火,發自內心感恩習近平總書記、感恩黨中央。

大家表示,身在最北方、心向黨中央,要牢記“三個務必”,緊跟核心奮斗,全力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在龍江大地落地生根,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龍江篇章。謝謝!

2022-10-18 22:17:40

謝應君:

下面請上海代表團趙嘉鳴同志作介紹。

2022-10-18 22:35:58

上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趙嘉鳴: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晚上好!非常高興有這樣一個機會和大家見面,這兩天大家包養網車馬費辛苦了,看到大家做了很多很好的報道。

上海代表團的72名代表,受全市219萬黨員和2500萬上海市民的重托,來到北京參加黨的二十大。在我們這些代表當中,既有來自高校的知名學者教授,有從事先進制造業的一線產業工人,有在國際賽場上為國爭光的奧運冠軍,還有在社區一線默默奉獻的“小巷總理”……他們都是各級黨組織中的骨干。

這兩天來,上海代表團全體代表學習討論習近平總書記代表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所作的報告,代表們完全贊成、衷心擁護這個報告。總書記所作的報告總結了過往五年的工作和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為我們擘畫了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宏偉藍圖和廣闊前景。代表們都說,這個報告必將凝聚起9600多萬黨員和14億中國人民奮進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上海代表團的代表在討論中紛紛表示,上海是黨的誕生地,初心始發地,也是黨夢想啟航的地方,我們一定要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牢記初心使命,努力創造出無愧于黨的誕生地的不凡業績,把上海建設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這是上海代表團全體代表的心聲,也是我們的鄭重承諾。謝謝大家包養合約

2022-10-18 22:36:56

謝應君:

下面請江蘇代表團張愛軍同志作介紹。

2022-10-18 22:37:08

江蘇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張愛軍: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好!我是江蘇代表團新聞發言人張愛軍。江蘇代表團有69名代表,代表著江蘇近550萬名黨員參加這一盛會。

這幾天我們認真學習討論了總書記的報告,大家一致認為總書記的報告堅定、深邃、宏闊、豪邁。全體代表表示,完全贊成、堅決擁護。我們對全面建設社會主包養感情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充滿了必勝的信心。

這些年來,江蘇人民把總書記為我們擘畫的“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的宏偉藍圖,從“大寫意”繪制成“工筆畫”,奠定了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堅實基礎。我們要牢記總書記對我們“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殷殷囑托,扛起為全國發展探路的責任使命包養,深刻領會中國式現代化的豐富內涵和本質要求,切實增強先行先試的擔當意識,努力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把江蘇建成具有鮮明特色的省域范例。謝謝大家!

2022-10-18 22:38:55

謝應包養網評價君:

下面請浙江省代表團王綱同志作介紹。

2022-10-18 22:39:53

浙江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王綱:

各位記者朋友,大家晚上好!我來自詩畫江南、活力浙江。我們浙江代表團一共49名黨員代表,代表著全省426萬共產黨員,也肩負著6500萬浙江人民的重托,來到北京參加這次盛會。這三天來,整個代表團對二十大報告的討論極其熱烈、極其深入、也極其投入。

大家知道浙江是習近平總書記工作過的地方,所以浙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萌發地。我們的代表們深深知道,這個報告當中的各種思想、觀點、方法,在浙江的大地上正在進行不斷的探索和實踐。我們包養網會按照報告里的各方面的部署和要求,不斷深化踐行。

按照總書記要求的深入踐行“八八戰略”,把浙江的今天、明天建得更好。按照“八八戰略”的要求,一棒接一棒,一波接一波去努力,黨員干部群眾一道努力,為浙江、為中國創造更多的創業創新的點,提供更多的借鑒、參考,尤其是在共同富裕的路上,我們要持續迭代創新,久久為功,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富裕上實現先行,在省域的現代化建設上實現先行。按照總書記要求的“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中作出浙江應有的貢獻。謝謝大家!

2022-10-18 22:41:12

謝應君:

下面請安徽省代表團郭強同志作介紹。

2022-10-18 22:42:55

安徽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郭強:

各位記者大家好,感謝媒體對安徽的關心關注,我們安徽代表團共有56名黨代表,代表全省378.21萬名黨員。這幾天,安徽代表團深入學習討論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二十大報告。大家一致認為這是一份自信自強有政治分量、守正創新有理論含量、踔厲奮發有精神能量、勇毅前行有實踐力量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

大家一致表示一定要履行好黨代表的神圣職責,發揮好黨代表的帶頭作用,衷心擁護“兩個確立”,忠誠踐行“兩個維護”,緊跟總書記、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把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得更好。謝謝大家。

2022-10-18 22:44:32

謝應君:

下面請福建省代表團張彥同志作介紹。

2022-10-18 22:48:34

福建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張彥: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媒體的記者朋友們,這幾天你們對福建團進行了比較多的采訪和報道,感謝大家對福建的關心和關注。福建代表團有40名代表,代表全省230多萬共產黨員和各級黨組織。我們有15名生產和工作第一線的黨員代表,有14名女黨員,有27名55歲以下的黨員。不少黨員代表,各位媒體朋友已有一些了解,其中就有這一次剛剛在代表通道上亮相的“菌草技術發明人”林占熺,當天他的事跡沖上熱搜。還有“全國脫貧攻堅楷模”集體代表壽寧縣下黨鄉黨委書記項忠紅,“七一勛章”獲得者、福州市鼓樓區包養情婦軍門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林丹等。

這幾天我們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二十大報告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大家結合福建省最近十年地區生產總值連續跨越兩萬億、三萬億、四萬億三個臺階的巨大進步和各單位發展變化,以及他們前一段時間跟其他黨員交流的話題,進行了踴躍的發言。代表們在發言當中,都認為黨的二十大報告回答世界關切、反映全黨意志、體現人民心愿,是一個指引未來航程的好報告,大家堅決擁包養網比較護,包養一定要貫徹和落實好這個報告。謝謝。

2022-10-18 22:54:30

謝應君:

下面請江西省代表團莊兆林同志作介紹。

2022-10-18 22:56:43

江西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莊兆林: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好!我們江西代表團共有黨代表43名,他們中既有勇攀科技高峰的院士,又有奮斗一線的工人、農民,還有先進模范人物。三天來,我們來自紅土地的代表認真學習討論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報告。大家深刻感受到,過去五年和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根本在于習近平總書記的掌舵領航,在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大家對實現報告提出的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目標充滿必勝的信心。

下一步,我們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作示范、勇爭先”的殷殷囑托,感恩奮進,加快建設創新江西、富裕江西、美麗江西、幸福江西、包養站長和諧江西、勤廉江西,攜手書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江西的精彩華章。謝謝!

2022-10-18 22:59:17

謝應君:

下面進入問答環節,記者提問前請通報一下所在的新聞機構。請大家提問。

2022-10-18 23:01:18

澎湃新聞記者:

自2018年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請問三省一市四地如何發揮各自優勢,各揚所長,貫包養徹落實這一重大戰略?

2022-10-18 23:03:45

趙嘉鳴:

謝謝您的提問。很高興第一個提問的是上海的澎湃新聞。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是由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一項重大國家戰略。上海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我們在這個過程當中抓住兩個關鍵詞——“一體化”和“高質量”,發揮龍頭帶動作用,重點體現在“一個強化”“四個聚焦”。

“一個強化”,是強化功能輻射。上海的發展不能僅僅滿足于一城一域發展所需,而是要把我們的服務更多地輻射到更多城市、更大地區。這方面我們深化“五個中心”、強化“四大功能”,在全球資源優化配置、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突破、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的提升、制度型開放等方面,不斷取得新發展。

“四個聚焦”:一是聚焦重點領域協同推進,二是聚焦重點區域實現包養金額率先突破,三是聚焦重大項目強化落實,四是聚焦重大平臺深化合作。

第一個聚焦圍繞基礎設施、科技創新、生態發展等方面,我們三省一市統籌政策措施,凝聚發展合力。第二個聚焦,拿上海來說,以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虹橋國際開放樞紐等為先手棋和突破口,爭取更多承擔國家改革試點任務,放大改革創新的效應。第三個聚焦是用項目化來推動一體化,我們制定了跨區域的“三年行動計劃”,列出了重點項目清單,包括相應的責任制,形成了一批標志性的建設成果。最后是平臺的強化,我們用好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G60科創走廊等城市合作平臺,大家共同來助力一體化氛圍的形成。

長三角一體化各項工作正在全面推進。比如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中明確的78項制度創新任務基本完成,長三角科技創新的共同體建設也順利啟動,其中相當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取得了重大成果。同時,媒體朋友們也都知道,我們在相關區域的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方面也不斷取得新的突破。老百姓很關心醫保一卡通問題,現在異地門診可以直接結算,這一點大家是特別高興的,真的很方便。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都在講,長三角地區發展越來越快,生活越來越好,這是大家的心里話,也是大家共同的感受。

我們堅信,在總書記的領航和指引下,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道路一定會越走越寬廣,越走越堅實。上海將繼續努力主動擔當,積極作為,還要提供更多的服務,我們將和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三省共同努力、相互支持、各展所長、相互賦能,把長三角一體化不斷地推向深入。這當中像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形成有影響的世界級產業集群,包括要推動共同富裕,實現生態綠色的不斷發展,這都是長三角地區作為發展的動力源應當承擔的使命。我們也將更好地代表國家,既要勇敢地參與全球競爭,更要大力推動國際合作。謝謝!

2022-10-18 23:06:35

張愛軍:

江蘇作為長三角區域內的重要省份,我們始終胸懷“兩個大局”,揚江蘇所長,展江蘇優勢,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國家戰略布局中,發揮了江蘇作用,貢獻了江蘇力量。江蘇在參與和推動這個戰略實施過程中,重點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著力構建國家戰略的實施體系。密切跟進國家規包養網劃綱要,制訂了《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南京都市圈發展規劃》,同時我們還圍繞長三角地區產業發展特點,與其他兄弟省市一起組建了包括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等四個產業鏈發展聯盟,有力支撐了國家戰略的實施。

第二,持續增強制造業優勢。積極打造一批集聚型“拆不散、搬不走、壓不垮”的產業“航空母艦”,同時為推動每一條產業鏈做大做強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和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從而通過整體做大做強產業鏈集群和每一條產業鏈,來夯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經濟基礎。

第三,努力推進一批重大事項。全力推進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比如我省開工建設北沿江高鐵、通蘇嘉甬高鐵等,同時與其他省市聯合成立了長三角自貿試驗區聯盟。在太湖流域綜合治理、有關交通互聯互通方面統一行動。另外,在本區域內還形成了包括疫情防控、經濟發展、社會治理等方面的12項工作推動機制。江蘇是一個經濟大省、文化大省、開放大省,同時我們作為一個農業大省,端牢江蘇自身飯碗,也為端好中國飯碗作出了貢獻。

第四,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我省在三省一市區域內累計開通了76條省際之間的公交線路,打通了8條省際之間的斷頭路,推動了138個政務服務項目的跨省通辦,在三省一市之間實現了異地門診費用直接結算,方便了人民群眾。

總之,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中,我們展示了江蘇所長,也展示了江蘇擔當,作出了江蘇貢獻。下一階段,我們將繼續加強合作,更好地把產業鏈強鏈補鏈固鏈、生態環境建設、民生事項等共同做好,推動這一國家戰略的深入實施,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目標。

2022-10-18 23:10:33

王綱:

完全贊同前面兩位說的內容。上海是長三角的龍頭,所以上海是“帶頭大哥”。江蘇的經濟體量比浙江大,體量上、噸位上也是“大哥”。浙江如果提到長三角一體化,我想說,在2003年總書記擔任浙江省委書記的時候,他擘畫、謀劃的“八八戰略”里面就有一項關于長三角一體化,當時的表述是“進一步發揮浙江的區位優勢,主動接軌上海、積極參與長江三角洲地區合作與交流,不斷提高對內對外開放水平。”浙江發揮優勢要下大力氣干,直到2018年上升為國家戰略。而且總書記當年在浙江時推動了長三角省市之間黨政主要領導定期會晤機制。2005年12月,長三角主要領導第一次座談會是在杭州舉行的,此后我們長三角各省市每年輪流在一個省市舉辦座談會,務實地探討、交流、合作、深化、融入各種項目。剛才兩位部長講到的內容已經整體展現了目前長三角“包郵區”親如一家的狀況,我完全贊同。

如果問浙江在融入長三角中有什么特色,我想說三點:

第一,浙江擁有數字化改革和數字經濟先發優勢,在數字長三角一體化中作出了獨特的貢獻。疫情暴發后,健康碼首先誕生于浙江,整個長三角的數字經濟創新區、數字長三角的發展方案,包括工業互聯網平臺集群的統一標準共享資源,這些工作浙江都在久久為功,持之以恒,牽頭在干。包括社保卡的異地共享、文化旅游項目中長三角有1000多個項目可以通用一張卡、有139個項目是便民服務可以實現異地辦理。在這里就不展開談了。

第二,浙江擁有民營經濟發達的比較優勢,所以在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當中,市場主體強不強決定了長三角強不強。2020年6月在湖州舉辦的長三角黨政主要領導座談會的同時,成立了長三角企業家聯盟。長三角三省一市實力最強的100位企業家結成聯盟,共拓市場,共同創新,因為只有企業家和市場主體創業創新不斷地上升,不斷地提升,才有可能使長江三角洲地區成為中國經濟龍頭的同時,成為世界經濟的重要增長極和龍頭。

第三,浙江還有山水資源的比較優勢,所以我們在建設長三角的大花園。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既山清水秀,又有浩渺的東海,所以詩畫江南,活力浙江是現實圖景。一到周末,上海、江蘇、安徽、福建的游客都來到浙江的美麗鄉村大地上。所以通過“軌道上的長三角”,我們三省一市的重要城市之間高鐵“1小時交通圈”,在我們“包郵區”里面,在一個城市生活,在另一個城市工作,在這個省份上班,在另一個省份度周末,已經完全變成了現實。我想套用毛主席的詞,“才飲巢湖水,又食東海魚,萬里長江隨時渡,極目楚天舒。”謝謝大家!

2022-10-18 23:18:27

郭強:

我們今天一說長三角,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過去很長一個時期說到長三角都是指滬蘇浙。新時代十年,安徽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經歷了從“旁聽生”到“插班生”的過程,最后成為“正式生”,這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關心、親自推動的結果。安徽融入長三角得到的政策紅利最多、受益最大。

這十年,安徽實現了由“總量居中、人均靠后”向“總量靠前、人均居中”的跨越發展,去年經濟總量達到了4.3萬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萬美元。

這十年,安徽實現了從“科教大省”向“科技創新策源地”的跨越發展。首批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首個國家實驗室落子安徽,12個大科學裝置布局建設,量子通信、新型顯示、超薄玻璃等領域實現了并跑領跑。

這十年,安徽實現了從“傳統農業大省”向“新興產業集聚地”的跨越發展。我們的智能語音、集成電路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這里跟大家通報一組數字,全球10%的筆記本電腦、20%的液晶顯示屏在安徽生產,全國每3臺冰箱、每4臺洗衣機、每5臺空調中,就有1臺是由安徽制造。

這十年,安徽實現了從“內陸省份”向“改革開放新高地”的跨越發展。省級政府透明度居全國第三位,省級行政權力事項全國最少,經貿朋友圈覆蓋到了97%的國家和地區。

2020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合肥召開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給長三角提出“三大使命、七項任務”,其中要求長三角勇當科技和產業創新的開路先鋒。安徽堅持上海龍頭帶動,攜手蘇浙,揚皖所長,發揮安徽科技創新的比較優勢,深入推進科技創新“栽樹工程”。

我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共建科技創新共同體。發揮上海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優勢,實施包養網“兩心同創”。推動國家實驗室資源共享,推動包養大科學裝置在長三角地區合作布局。

我們面向經濟主戰場,共同推動長三角地區三次產業高質量協同發展。在農業方面,主要是推動長三角高附加值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建設;在制造業方面,扎實推進安徽與滬蘇浙共建產業園區,推動滬蘇浙的重大項目、重大投資在安徽落地。在服務業方面,推動安徽產品、安徽服務對接滬蘇浙。

我們面向國家重大需求,推動聯合攻關。講兩個例子,一個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包養行情上海物理所聯合研發,成功研制了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二號”“祖沖之二號”;上海交大的科技成果落地安徽的淮北,推出了陶鋁新材料,應用到C919等大國裝備上。

我們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共筑公共安全防線。成功研制全球最緊湊型超導回旋質子治療系統,托珠單抗診療方案等安徽“藥方”助力全國抗疫,重組蛋白疫苗為全球1億多人提供健康保護。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推動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我們長三角的貢獻。謝謝大家!

2022-10-18 23:19:45

經濟日報記者: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請問黑龍江在貫徹落實中將采取哪些具體措施?

2022-10-18 23:26:48

沈瑩:

感謝這位記者對東北振興的關注。東北振興是國家戰略。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使我們備受鼓舞、倍增信心。我們代表團對此進行了熱烈討論,歸納起來,重點是抓好“四個新”:

一是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黑龍江是國家重要的老工業基地,產業門類齊全,擁有中國一重、哈電集團、大慶油田、哈飛等一大批“國寶級”企業。我們將按照黨的二十大關于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部署,全面實施產業振興行動計劃,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生物經濟、冰雪經濟和創意設計產業,培育壯大航空航天、新材料、高端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能源、化工、食品等傳統優勢產業向中高端邁進,打造多點支撐、多業并舉的產業新布局。

二是壯大創新發展新動能。黑龍江科教資源豐富,有哈工大、哈工程等78所高等院校,有40位兩院院士,有79個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以及一大批科研實力雄厚的專業院所。我們將把振興發展的基點放在創新上,用好用足《新時代龍江人才振興60條》等政策,加強關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實施科技成果產業化專項行動,高標準建設環大學大院大所創新創業生態圈,高標準建設哈大齊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為國家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龍江貢獻。

三是打造向北開放新高地。黑龍江是我國向北開放的 TC:sugarpopular900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